等你来——为家庭顾问代言!
当前位置: 首页 > 习惯说 > 正文
解决别人的问题,绝不能以自己为核心
2022年9月14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解决别人的问题,绝不能以自己为核心

来我校听课,不论是专家、领导或是普通老师,通常的评价:不足是(好的暂且不论):老师教的太细,嚼的太碎,且节奏较慢,容量较小,难度不够,广度不足……事实如此,我也经常持有同感。但当我再次深入课堂上课而不是仅仅听课时,我的同感渐渐的消失了。

本学期,我踌躇满志,准备担任一个初三毕业班的化学课。我对自己曾经的理论水平、知识功底、教学能力以及管理水平还是很自信的,本着“成功教育的三个相信(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有成功的可能)”;实施着“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教学方法;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憧憬着美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然而,当几个学生,学了一个月化学,竟连几个简单元素符号都记不住时,我开始怀疑“三个相信”了;一个简单的溶解度比例计算,竟有三分之一学生不及格时,我开始怀疑“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教学方法的正确性;当月考成绩平均分差1分时、期中考试差5分时,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

正在迷茫苦恼之时,读到了一个小故事 :《爱敲鼓的男孩 》,内容大致如下:

曾经有一个小男孩非常喜欢敲鼓,一整天他可以不知疲倦的敲个不停。无论身旁的人怎么哄劝,他都不会停下来。 很多人想方设法想让这个奇怪的小男孩安静下来。

第一个人告诉男孩,如果他继续这样不停的敲鼓,他的耳膜会被震破。这个人是一个医生。但是这个理由对于小男孩来说似乎有些高深,他还不是一个学生,他不懂这些。

第二个人告诉男孩,敲鼓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只有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才可以。这个人是一个社会学家。

第三个人给了小男孩一对耳罩,他想如果小男孩听不见了,应该也就不会敲了吧。

第四个人给了小男孩一本书,他小时候可是个十足的书迷。

第五个人给了小男孩一架玩具飞机,这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玩具。 量具网,机械网,制造网,环保网……

第六个人给了小男孩一双旱冰鞋,这可是他小时候最盼望的生日礼物了。

很遗憾,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

最后,一个智者递给了小男孩一个锤子和一个凿子,然后说道:“我想看看鼓里面有什么东西?”

小男孩颇有些疑惑的接过锤子和凿子,在智者的指导下,“砰”的一声,鼓破开了,小男孩显得有些意外,豁然念叨:“难怪,原来应该使用锤子。”

随后小男孩看着破开的鼓,嘟着小嘴说道:“我还以为这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呢。”然后将鼓扔在一旁蹬蹬跑开了。众人一片愕然。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解决别人的问题,绝不能以自己为核心,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 听课、评课如此,上课也是如此,学校管理如此,干任何事情都应如此。

21.jpg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哲学上有句话叫做“时间、空间决定物质的存在形式”。自己之所以失败,就是还没有从以往所谓的“经验”中脱胎出来,即空间、时间、内容、学生变了,而自己的认识和方法没有及时改变,没有重新找到适合学生的方法。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解决太简单或太复杂的问题,都容易让学生厌学。保持学习兴趣的窍门是让学生解决难易适当的问题。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厌学的学生的一大特点是很难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如果内容不足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在什么情况下会有长久的力量呢?威林厄姆的研究证实,答案在于问题的困难程度。

因此,给学生容易一点的作业,适合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恰如其分难度的作业。能留出这样的作业,来自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智慧、教学判断、教学创新、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这是教育生涯中对教师永远的挑战!

我们老师的课也许算不上完美,甚至存在这样或那的不足,但实际效果却比较理想,那是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学判断是准确的,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教学注意技巧,教学智慧得以最大发挥,当然更少不了那浓浓的爱和沉沉甸甸责任!

此后,再进课堂听课、评课时,心中多了一份理解、一份尊重、一份欣赏、一份虔诚、一份感动、一份期待……因为我懂得了,解决学生的问题,应以学生为中心;解决老师的问题,应以老师为中心。

类似的故事:小兔子钓鱼

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

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

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启示】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付出,不值钱。

 案例1:

数学教学中,将甲分数化成代分数时,根据解题规则,8÷3=2…2。然后把商数2作为代数,3仍作分母,余数2分子,写作2.2/3(三右三分之二)。

问题:对于部分同学来讲,两个2就可能出现混淆。

对策:若把8/3改为7/3,则会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因为7÷3=2…1,就不会出现商数和余数的混淆了。这就叫做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

【启示】:解决别人的问题,绝不能以自己为核心,否则往往会事倍功半。

给学生容易一点的作业,适合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恰如其分难度的作业。能留出这样的作业,来自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智慧、教学判断、教学创新、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这是教育生涯中对教师永远的挑战!

(来源:家庭顾问课题组/作者:唐怀琨学者)

责任编辑:黄埔

 

【下一篇】 兰天竹
家庭顾问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家庭顾问
若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致信邮箱(21307230@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