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4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齐物论》
如果引燃灯火的原料能够不断接续,那么小火苗也能才为永不熄灭的火种,没有熄灭的那一天。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老师,想到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如果自己的知识不能够及时更新、补充,总有枯竭的那一天,为什么教育界有“水桶理论”?也是得益于此啊。儒家也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佛家也说“众生为佛”,那么想成为永远的师者,就不要满足于当前的成绩,假如觉得已经成为“教师”(拿上教师证)就认为自己是教师了,那是可怕的事情啊。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自我学习、互相学习,及时充电,才能够教育好孩子们!无愧教师这个称呼,无愧父母的身份。大家试想,《西游记》里,菩萨、唐僧哪个不是在天天精进?如果不是他们的行动力、感召力,悟空兄弟会听从他们吗?
5 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
——《庄子。大宗师》
鱼儿竞相跳向水里,人们竞相求知于未来和准则。跳向水中的鱼儿,给它们挖个水池即可;但是求知的、修行的人们,心中没有世俗之念才能安定下心来去努力。这个喻理告诉我们,想成功,必须心静,要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坚持才能有收获。我的《教育西游》从唐僧踏上取经路时就讲明了“一心一意”的重要性,收悟空后为什么要除“六贼”(也就是六欲),收八戒后为什么要受《心经》,收沙僧后为什么要“四圣试禅心”,这些都是明确心态的重要性的,都是讲坚持的道理的。我们都要修心定性啊。
6 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 ——《庄子。天下》
人们都在祈求自己能够福气相伴,福运相连,自己却独独希望通过隐忍而保全,说什么只要能够避免灾难或困难就可以了。我们都知道,生活永远是快乐和痛苦并存的,顺境和逆境同在的,就看我们怎么把握了,如果会协调,可以让顺境和快乐多一些;不会协调,逆境和痛苦就多一点,这样我们逐步就学会了协调平衡关系,还是在进步啊。我们通过上面的话,应该明白,在顺境里、快乐中生活固然不错,但是那样的生活不完整,在逆境挫折或者经历些痛苦,在磨砺中成长,更是难能可贵!现代社会,官家子弟都多在顺境成长,成功的有多少?而他们的老子当初不也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而贫家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出来的成功人数又是多少?再看《教育西游》,他们师徒的取经历程不就是告诉我们上面这句话的道理的吗?
7 瞽者无以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
——《庄子。逍遥游》
古代盲人无法欣赏文章的华美,聋子也无法体会钟鼓之声的壮美,但是,现实生活中难道只有形体上的残疾人吗?其实不只,现实中有的人是由于个人认知水平不足或能力有限而做出盲目决定的,收获自然不大;还有人明明长着眼,带着耳朵,却做出盲人、聋子的判断,说明什么?我们知道耳朵好使是聪,眼亮为明,聪明是耳聪目明的意思,那么有这些器官而不会用那就是不聪明啊。他们是不是相当于不是聋盲的聋盲人?在我的《教育西游》里面,说明了天宫里面为什么要有“千里眼”、“顺风耳”,悟空为什么练成了“火眼金睛”,目的是为了什么,菩萨为什么都分辨不清真假悟空?为什么地藏菩萨的“谛听”可以明辨真假悟空?为什么如来可以分清真假悟空?这些故事都是再讲这个道理啊。
(来源:家庭顾问课题组/作者:学习DNA创始人温锐学者)
责任编辑:黄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