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我的小外孙对我说:“咱班上的男孩子都很淘气调皮,所以班级里的大队长、中队长全是女孩子。”当下,不仅是小学,甚至于初中、高中,男学生竞成了学校的“弱势群体”:男学生的学习绩没有女学生优秀,男学生在教师面前没有象女学生那样听话乖巧,男学生考入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比例也没有女学生那么高,在上海,走进四大名校的复旦附中,班级中男女学生的比例竞然倒挂!这是为什么?今天的男孩子真的不行了吗?有的男孩子缺少阳刚之气;有的男孩子不喜欢踢足球,也不会打篮球;有的男孩子碰到别人欺负他,除了报告老师,就无能为力了;有的男孩甚至不会打架,不会保护自己! 面对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反思吗?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到哪里去了?男孩子的个性特征到哪里去了?
对男孩的个性差异要有包容度
其实,孩子的性别概念并不是受到了性别本身的影响而形成的,而是父母的养育态度影响了性别概念的形成。是父母在无意识地纠正孩子行为中的性别特征:当女孩做出了被认为符合女性特征的行为时,就会加以鼓励;而一旦出现男性行为时,则不是纠正就是非难。男孩相比女孩,没有象女孩那么文静,那么乖巧,那么听话,从心智发育的速度也没有象女孩那么快。很多家庭,由于父亲忙于事业和赚钱,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不是空位便是缺位。在一个家庭,如果只有母亲的教育,而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往往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
如果母亲不能包容男孩调皮和淘气,按照自己心目中女孩听话乖巧的标准来养育,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肯定缺少阳刚之气。已经进入老年的祖辈,对调皮捣蛋的男孩,往往是批评的多,惩罚的多,告状的多。在家庭,男孩的个性受到很大的压抑。
其实,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没有一个孩子是十全十美的。每个孩子都会有缺点有过失。特别是男孩,有的男孩性格比较倔强,喜欢打架;有的男孩,做事粗心,丢三拉四,今天丢了红领巾,明天又忘了作业本。我的小外孙从小喜欢天文地理,历史故事,每天放学回家,独自一人把自己关在书房看各种课外读物,而常常忘记完成老师的作业。有时我闯进门去,他会措手不及把他手中的“闲书”塞到他的屁股下面的座位上,甚至扔在书桌下面,用“鸵鸟政策”对付我们对他的教育。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见影”。改变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期待,但最终改变的决定因素来自孩子自己,有效的家庭教育并非除了“严格要求”还是“严格要求”。宽容、包容和等待便是“严格要求”的润滑剂。包容并非家长放弃原则,包容更不是让孩子“放任自流”。包容是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包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等待”,家长只有学会等待,才能在改变孩子中“改变自我”,在改变自我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对孩子的考试失误要有宽容度
当下,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分数,最不能容忍的是孩子考试的失误和学习成绩的退步。因此,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欣赏,除了100分、“第一名”以外,其他再也没有什么了。甚至不少孩子考了95分,还是遭到家长的严厉批评加棍棒。如果一旦孩子考试考砸了,某门学科开了“红灯”,家长的感觉是似乎天要塌了,孩子一切都完了。在每个家长追求的目标中,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在班上应该是鹤立鸡群的,是十全十美的,不容许有失误、有挫折、有失败,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不切合实际的。家长对孩子考试分数的追求要适度,分数是什么?并非孩子的命根,不过是对孩子在某个阶段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一个评价指标。分数不能代表一切,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会有反复,有曲折,并非都会一帆风顺。一张考卷上有几个大叉,并非都是坏事,只要正确对待,坏事可以变为好事。考试偶然失误,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会让孩子愈来愈聪明。退一万步,分数不好的孩子不等于将来没有出息。因为评价一个人才的标准不是唯分数。说到底,一旦出了学校大门,孩子分数还有什么用?起作用的还是孩子的人品和能力。
其实,除了分数之外,值得家长关注的是孩子分数的背后,那就是他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和学习动力。只要有强大的非智力因素作为孩子的坚强后盾,孩子一次考试失误甚至开了一次红灯,还有什么不可宽容和包容呢?得不到家长宽容的孩子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挫败感,缺少自信心,亲子之间缺少相互的信任感,甚至会走向厌学、逃学、亲子关系紧张。
祖辈对父辈的不同教育方法要有包容度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家庭,家庭教育不能没有权威。绝大部分家庭,母亲担当了教育的权威;也有部分家庭,父亲也成了家庭教育的权威。其实,父母应当成为这个权威,这是责无旁贷的,谁也无法替代的。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祖辈是全家的长者,有的老人喜欢以老卖老,以功臣自居,对已经成家的儿女喜欢居高临下,指手划脚,甚至与自己的儿女争夺教育第三代的权威地位。
其实,祖辈与父辈,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两代人在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祖辈干扰父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祖辈不满自己儿女的教育理念,抵制父辈的教育方法,在有的家庭经常发生。
我在学校、社区经常给家长上课,传授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在他们面前,我的社会角色是专家,我是老师。然而,在家庭,在我的女儿面前,我的家庭角色并不是专家,而是父亲,是外孙的外公。我的女儿固然对对我的教育观念很尊重,但在具体方法上的处理上我们也会有分岐,甚至有碰撞。小外孙三岁参加亲子合唱团,四岁弹钢琴,他识谱能力很强,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参加钢琴考级,太功利,给孩子压力太大。但女儿并不赞同我的观点,她说:“不参加钢琴考级,孩子没有成就感。”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女儿有时会燥之过急,有时会训斥惩罚,面对这一切,我绝对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去干扰她的教育。我会换位思考,我会包容宽容,我会尊重家中每一成员,我会把自己正确定位。
祖辈对父辈的包容,才能找到祖辈教育和亲子教育最佳结合点,才能形成教育合力。祖辈对父辈包容,是自己正确定位,不当主角、当好配角的生动体现,是有效家庭教育的“黄金原则”。
只有提升“包容度”,才能降低“焦虑度”
今天的老师都很焦虑:焦虑班级考试成绩的名次,升学率的比例;今天的家长更加焦虑:焦虑自己孩子每一次测验、每一场考试,焦虑孩子将来能否考上一所好学校?有的家长,每逢孩子考试,她紧张得每天吃饭无味,睡觉不香。还有一位妈妈去学校参加家长会,会上班主任老师批评他的孩子学习成绩退步了,回到家,她关起门一个人大哭一场,第二天连去上班的力气都没有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血压高得连血压计也难以量出来。”
其实,焦虑是一种心理上的“传染病”,老师焦虑,传染给家长;家长焦虑,传染给孩子。功利的社会,全民焦虑;功利的家庭,全家焦虑。重视家庭教育过程的家长,不容易焦虑;有自信力的家长不会焦虑;有包容心的家长根本不需要焦虑。包容是一种心态,心态好,什么都好。有包容心的家庭,亲子关系和谐,孩子对学习有自信力。包容是家长一种思想境界,是考察家长是急功近利,只对孩子眼前负责,还是对孩子的美好未来和终身幸福负责?包容是一种现代的教育观念,是对孩子期待和等待的溶合剂,包容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包容是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膜”,包容是内心焦虑的“灭火机”。一句话:只有提升“包容度”,才能降低“焦虑度”。
测一测你的焦虑度:
评分标准: 经常是这样的(10度);有时候是这样的(5度);从来不是这样的(0度)
如实回答,把十道题所得分相加,便是你的“焦虑度”。
1、 你经常为孩子的学习担心吗?
2、 你害怕班主任老师给你打电话发短信吗?
3、 每当参加家长会,我总会迥避老师的目光吗?
4、 你会经常在孩子面前唠叨:“你再不好好读书,将来去扫马路……”
5、 每当你拿到孩子的考卷,只要有“大叉”你总会批评训斥吗?
6、 你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满意、不放心吗?
7、 每当考试之前,你总会安排时间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吗?
8、 升学考试前夜,你为孩子考试担心难以入睡吗?
9、 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你给孩子报了课外辅导班吗?
10、 你对孩子每天独立完成作业不放心吗?
测一测你的“宽容度”:
评分标准: 经常是这样的(10度);有时候是这样的(5度);从来不是这样的(0度)
如实回答,把十道题所得分相加,便是你的“宽容度”。
1、 你坚信孩子年年在长大,天天在进步吗?
2、 你能尊重孩子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吗?
3、 如果孩子与小朋友打架了,只要他认错,你会原谅他吗?
4、 如果孩子考试开了红灯,你对他的学习仍充满信心吗?
5、 平时,你对孩子的教育以表扬鼓励为主吗?
6、 如果孩子不听话,你不会生气吗?
7、 如果你接到了老师的告状电话,你会心平气和和孩子沟通吗?
8、 如果你的孩子被同学欺侮了,你会冷静理智地与对方沟通吗?
9、 孩子对你的教育提出意见和批评,你会接受吗?
10、 当孩子拒绝你给他安排的家庭教师,你会弯下身段听取他的意见吗?
(来源:家庭顾问课题组/作者:乐善耀学者)
责任编辑:黄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