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嫉妒是藏在孩子内心的“恶魔”,同时,也是藏在每个父母心中的“怪物”, 一旦它做起恶来,未来就可能被毁掉。但是,这个“恶魔”又是如此神奇,如果 你控制得好,又可以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人就像一根弹簧,遇压而张,当别人在某方面超过了你时,你会感到一种压 力,便会嫉妒对方,并产生一种要打破这种不平衡而超越对方的愿望。这时嫉妒 心就转化为动力,激励你努力进取。因此,适当的嫉妒是有益的。 过度的嫉妒则是有害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合理地调节、控制自己,他的嫉妒 心就会对别人构成威胁,同时,造成自己的心理负担。
为了更好的帮孩子认识嫉妒,同时,将嫉妒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我给父母们 几条建议:
建议一: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心理压力。期望孩子有所成就是正常的,但是“罗 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你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过度 的期许,反而会揠苗助长,让孩子不能更好的成长。
建议二:减少父母的攀比心。曾有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 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在美国学生、家长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 永远以别人为标杆,成了美国高中生口中的讽刺语,这让不少华裔学生感到烦恼。 哪个父母不想有个自豪的孩子,人都有点虚荣心,但是,请尊重孩子,不要拿他/ 她和别的孩子比,如果你的孩子不如别人优秀,你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他/她极 有可能产生嫉妒心理;如果你的孩子比别人优秀,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炫耀,这会造成别人的困惑,甚至伤了另一个孩子的心,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建议三:要正确评价孩子。作为父母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 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随意拔高,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 确的印象。你应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 短处,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建议四:帮助孩子寻找长处或优点。在我的讲座中,我经常问孩子是否知道 自己的优点,能否很快的写出自己的五个优点、十个优点,让我吃惊的是,我们 的孩子知道自己的缺点很多,却很少考虑自己的优点,想半天也说不出几个优点, 甚至有些孩子干脆就说自己没有优点。哪个孩子能没有优点呢,为什么孩子意识 不到自己的优点,固然有缺乏思考的原因,但还和父母批评多表扬少相关。父母 害怕表扬孩子多了会让他们骄傲,加上中国人比较谦虚,对于孩子的优点长处往 往放在心中,多数父母是目光盯着缺点,改了缺点就是进步啊,孩子的成长就是 不断解决问题,改进缺点嘛。其实,你错了,当孩子知道的都是缺点和指责时, 你觉得他们会怎样,他们会觉得自己完蛋了,怎么全是缺点,他们可能会自我放 弃,自卑心就这样产生了。请不要这么打击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无数的优点, 关键是怎么发现,孩子的优点需要你的确认。
建议五:不要过分强调负面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不公平,是有很多 黑暗面,也许你本身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请不要过多的给孩子讲述这些, 更不要在家里天天抱怨,仿佛全世界都欠你的。虽然有很多不公正,但是还有很 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勤劳在奋斗着,你用问题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得到 问题的世界。孩子会通过观察大人的做法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当你发觉 孩子感到嫉妒的时候,在表示同情的同时,不要过多强调孩子的立场,更不要指 责受到妒嫉的对象,否则不但会进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情绪,还会导致孩子养成 动辄归咎于他人的坏习惯。假如你的孩子发现自己的同桌被邀请参加同学的生日 派对,而自己却没被邀请。这时候你绝不能指责那个过生日的孩子“不够意思”, 而应该告诉孩子,父母理解你的委屈,但是别难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朋友,自 己过生日的时候不是也不可能把自己认识的所有人都请来吗?这样,孩子就会理 解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受欢迎而未受邀请,也不会因此而记恨那个过生日的同学。
嫉妒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每个人运用嫉妒的方法和手段不同而已,嫉 妒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许多人都因为它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历史。伟大也好,邪 恶也好,当初的动力往往就因为嫉妒别人比自己强,才下决心走下去的。许多伟 大的人,造福人类的人的最初动力就是嫉妒别人的成就。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 有些人成熟,高尚,自觉了。但最初的动机应归功于嫉妒,嫉妒能让人上进,也 能让人变恶,嫉妒永不休假。这是一条真理——被无数事实验证的真理,嫉妒是 人生的动力——成功的事业的动力和产生邪恶的动力,这也是被无数事实验证的 真理。
嫉妒这个“魔鬼”的“魔力”是可怕的,嫉妒心理的预防和克服也不是一朝 一夕可以做到的,我们更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当发现孩子有了一定的心理 压力时,应及时帮助其进行心理疏导甚至必要时求助心理医生。只有让孩子的负 面情绪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才会让心理的重压与痛苦远离孩子。要认识到,孩 子健康的标准首先是健康的心态。我们当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备更好的竞争素质,使他们面对漫长的人 生,做到得意时谦虚谨慎,失意时泰然处之,最终走向成功之路。
(来源:家庭顾问课题组/作者:和云峰博士)
责任编辑:黄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