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关于礼教,还有个故事。周公命儿子伯禽代替自己做鲁公。伯禽在鲁三年,才回京师向周公汇报。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汇报?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意思是,我到任后,改变他们的风俗,革新他们的礼仪,给他们制定三年之丧。等到他们除丧,礼仪的变革才结束,所以迟了。与此相对的是,姜太公封到齐国,五个月就回朝廷来汇报。周公问他为何这么快,太公说:我自然是为政简易,随顺当地风俗。
我们这里不争论齐、鲁的管理方式谁优谁劣。应该看到的是,伯禽其实忠实地传承了乃父的精神——重视礼乐文明,以及其移风易俗的作用。我们说周公最大的贡献,除了具体的政事实践,乃在于他“制礼作乐”,使周代文物大备。不少人认为,现在十三经之一的《周礼》,就是周公平定叛乱之后,制礼作乐,以致太平之书。周礼与周公,紧密联系在一起,周公成了周礼的象征。
由此,周公的封地鲁国,自然也传承了其礼乐文化。伯禽身承周公的教育,在鲁地推行周的礼乐,三年之后取得了成功。从此鲁国变成礼仪之邦。到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列国不秉周礼,而鲁国成为保存礼乐文明最完备的国家。鲁襄公的时候,吴国的季札到鲁国游历,听到太师演奏的乐之后,十分慨叹。鲁昭公的时候,晋国的大夫韩宣子到鲁国,见到了《易象》和《鲁春秋》,他便感叹:周礼都保存在了鲁国啊,我现在终于明白周公的德行和周朝之所以能成就王业的缘故了。晋与鲁,同为姬姓诸侯国,晋国离周王室更近,但晋国的大夫却羡慕鲁国礼乐的完备,可见鲁国奉行周公之礼,传承得十分认真。
鲁国的历代国君奉行周礼,还救了国家一次。据载:鲁庄公的夫人哀姜与当时的公子庆父私通,庄公死后,公子般即位,庆父唆使人弑杀了公子般,让闵公即位。齐国的仲孙年去鲁国访问,回国后,齐桓公问仲孙年鲁国的情况,仲孙年回答说:庆父不死的话,鲁国祸患就不会结束。齐桓公又问:现在可不可以灭掉鲁国呢?仲孙年否定了齐桓公的想法,其理由就是鲁国还没有放弃周礼,周礼是鲁国的根本,现在鲁国的根本还没失去,就不可能灭亡。
(来源:家庭顾问课题组/作者:水手)
责任编辑:黄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